2016-11-02 02:34聯合報 呂大文/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

 

隅角閉鎖青光眼 亞洲盛行

英國著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最近發表與青光眼治療相關的重要論文,在眼科界引起很大的震撼。文章中指出,對於亞洲地區盛行的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早期摘除水晶體比傳統的虹膜雷射治療有更好的降眼壓效果,長期追蹤,醫療費用也更節省。

由於隅角(角膜與虹膜的夾角)閉鎖性青光眼容易急性發作,發作後若未能有效處理,會造成失明,眼科界常呼籲高危險病患應接受篩檢,以免造成遺憾。一旦患者確診為隅角閉鎖性青光眼,以雷射虹膜穿孔術減少急性青光眼發作,是長久以來的標準處理方式。

眼壓低 醫療費也較低

但今年10月1日出版的刺胳針論文中,英國貝爾法斯特大學教授Azuara-Blanco提出研究結果,他認為,摘除水晶體並植入人工水晶體可能比雷射虹膜穿孔術更有效。

由他主導的人體試驗,來自5個國家、30所醫院的419名患者,由2009年至2011年分成對照與實驗組,對照組接受虹膜雷射治療、實驗組則接受水晶體摘除及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3年後,實驗組的眼壓(16.6毫米汞柱)較對照組(17.9毫米汞柱)來得低,所需醫療費用也比較低。

新觀點 挑戰醫療倫理

因此,Azuara-Blanco建議,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治療選項之一是早期摘除水晶體,而非虹膜雷射治療。此觀點與現今眼科界的共識甚為不同,不但在英國引起許多爭論,在亞洲更有眼科醫師認為,要摘除尚未變成白內障的水晶體來治療青光眼,雖然長期醫療費用較低,但就醫療倫理方面,有可商榷之處。

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占台灣青光眼患者3成至4成,典型的病例為女性、身高160公分以下、年齡55歲以上及眼睛屈光度數為遠視100度至300度,符合這4個條件的患者,是我們在眼科急診最常見到的病例,尤其好發於秋冬季節。這篇刺胳針論文,對台灣眼科醫師也造成相當的影響,有些醫師可能也認為,若患者同時也有不是太成熟的白內障,提早摘除是預防青光眼急性發作的良好方法;但摘除完全沒有白內障的水晶體,目前在台灣眼科界仍認為並非常規作法。

6年前 台灣團未參與

關於刺胳針這篇論文還有個小插曲,Azuara-Blanco與我是在美國賓州費城威爾斯眼科醫院一起進修的好友,由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在亞洲較多,6年前他也邀請三總與北榮參加此一研究,因亞洲包括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香港,皆有醫師參與此研究。

因他提出的觀念較新,而且在醫學倫理方面,不被台灣較傳統與保守的人體試驗審議小組接受,故台灣並未參與此一跨國研究,如今見其論文發表後在眼科引起很大的漣漪及高度探討,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作者亦為台灣青光眼學會會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青光眼 水晶體 眼壓
    全站熱搜

    豆豆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