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視:凡兩眼視軸不平行,無法注視同一目標者,謂之斜視。當注視一個物體的時候,此物體的影像即分別落在兩眼視網膜的黃斑部中心窩上,再經過視神經傳達 到大腦,融合成一個完整的立體視影像。斜視的病人因為眼位不正,其注意一個物體時,影像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因此而產生複視。大腦為了抑制複視,就會關 閉這不正常的影像,因而造成此眼弱視。

 斜視之原因:眼球的轉動由六條外眼肌來負責。包括內、外直肌,上、下直肌與上、下斜肌。此六條肌肉負責眼球之上下、左右及斜轉。在正常狀態下,兩眼一起 動作,如果任何一條眼肌或支配眼肌的神經發生異常時,則眼球的運動就會受到障礙而呈斜視。因為外眼肌受大腦支配,所以斜視應該是和大腦有關連,例如腦性痳 痺、水腦等,常會引起斜視。另外白內障、角膜混濁ˋ外傷、出血、腫瘤等情形,也會導致一眼視力下降,而發生斜視的情形。但大多數斜視的真正原因目前仍不清 楚,只知是眼肌協調出問題。

眼外肌之起端及止端图解(左眼)

斜視的種類:

 一ˋ麻痺性斜視:由於單一或許多眼肌因本身肌肉麻痺,機能減弱或運動受限制所致。它的特徵,即眼球無法朝向該肌之運動方向移動。一般而言,麻痺性 斜視,若發生於大人,且該病人在尚未發病前是利用雙眼固視者,必發生複視,且當眼球轉向該麻痺肌肉所運動之方向時,複視更厲害,若發生於非利用雙眼固視 者,則無複視。為了減少複視的痛苦,臉就會轉變方向。

 二ˋ非麻痺性斜視(共働性(concomitant))斜視):
 Aˋ非麻痺性內斜視:有兩種類型,一為調節性內斜視,另一為非調節性內斜視。
 (1)調節性內斜視:又分兩種類型,一為屈光不正調節性內斜視,二為非屈光不正調節性內斜視。此兩種類型均於一歲後發生,通常發生於2~3歲間,眼位偏斜是由於想把物體看的更清楚所引起,且偏斜的程度與孩童之活動與疲勞有關。
  (a)屈光不正調節性內斜視:是因為未矯正遠視,且散開集合之運動機能不良所致。中或高度的遠視眼未矯正,"遠視"是指在無調節作用下,進入眼內之光線在 聚焦前被視網膜截斷,"調節"是指增加眼睛前半部之折射力,使物體能清楚的在視網膜上成像的過程。遠視眼的人為了要看清楚,只要張開眼睛看東西就在使用調 節力,當使用調節力時又會用到集合力(雙眼向內聚集),如果遠視未經矯正(戴眼鏡),為了維持清晰的視網膜影像,會過度使用眼肌調節,因此而產生過度的集 合運動,這種過度集合作用會使眼睛向內傾斜。這種調節性內斜視不需要開刀,只要戴眼鏡矯正即可,因為戴眼鏡可以防止過度調節ˋ過度集合。
 (b)非屈光不正調節性內斜視:是由於調節作用與集合作用不協調所致。過度的調節作用引起過度的集合作用。即使屈光不正完全被矯正,眼睛看近物時仍然有厲害的內斜。治療方式為配戴多焦點眼鏡。

 (2)非調節性內斜視:解剖學上無法找到斜視之因素,出生後即眼睛偏斜,偏斜角度無論遠距離或近距離都一樣,且大多超過50個稜鏡度(prism diopters)。開始時是交替固視(用左眼看右側景物,右眼看左側景物),後變為單眼固視,偏斜角度保持一定。
先天性眼球震盪常與內斜視合併發生,當眼球轉向右方或左方時,震盪幅度減少,而當固視眼向內時,震盪幅度可減為最小。這種內斜視在嬰兒時即發生,且眼球震盪比內斜視早發生,當眼球自內向外移動時,就發生眼球震盪。
非調節性內斜視不可能自動改善,需要手術治療,且越早手術越好。

 Bˋ非麻痺性外斜視:非固視眼向外偏斜,即為外斜視。若看遠看近偏斜角度一致,此為基本性外斜;若看遠偏斜角度比看近偏斜角度大15個稜鏡度 (prism diopters)以上,為散開過度。若看近比看遠偏斜角度大,為集合不足。最常見的情形是,開始時患隱外斜視,再改變為間歇性外斜視,有75%最後變成 明顯之外斜視。
續發性外斜視起因於視力不良,或過度的內斜視矯正手術後轉變為外斜。 

 三ˋ隱外斜視>間歇性外斜視>外斜視:這是最常見的外斜視,大部份於五歲前發生。遠距離固視之偏斜比近距離固視時大,此時期雙眼固視機能,對正常 視力之發育尤其重要,因雙眼固視就不會演變成弱視及視網膜對稱點不一致的情形。剛開始是發生隱外斜視,隨著生長,先發生遠距離之間歇性外斜視,再轉變成近 距離之間歇性外斜視。尤其在疲倦及注意力不集中時,更易顯示間歇性外斜視。直至影像抑制及湊合機能(輻輳)抑制後,就成為外斜視。
長期外斜視需手術治療。嬰兒若外斜視達20個稜鏡度(prism diopters)以上,需接受手術。

 四ˋ後天性共働性(concomitant)外斜視:由於視力發育不良或隱外斜視惡化所致。單眼視力不良可導致外斜視,在嬰兒時若喪失視力則往往 造成內斜視;但隨年齡增加,眼睛逐漸轉外,會自內斜變成外斜,在轉變期間有一段時間為正視,因此讓人誤以為內斜視可自動消失,其實眼球繼續向外偏斜,直至 造成外斜。年紀大的病人,若發生視力不良,不會產生內斜,因為眼已向外偏斜。

 五ˋ調節性外斜視:此症比較少見,主要是因為近視未矯正,且近距離工作時失去眼肌調節。眼肌調節不足,減少集合作用,因而眼球向外偏斜。嬰兒出生 後為遠視眼,至六足歲時眼睛發育完成,所以這種斜視均發生於視力發育以後。它也可發生在患近視眼之年青人,由於近視視力不佳,所見的影像,均模糊不清故症 狀輕微,複影不易察覺。檢查時發現有間歇性外斜視,若忽略了這間歇期,則變為外斜視。必須要用凹透鏡片(近視眼鏡)矯正視力。 

 假性斜視:大部分嬰兒看起來似乎都有"內斜視",外觀好似鬥雞眼,但事實上眼位是正的。這是由於嬰兒的鼻樑較寬,加上東方人常見內貲贅皮,以致眼白看起來很少。這種"假性內斜視"的現象,在嬰兒向左右兩側注視的時候,看起來更為明顯。當嬰兒稍大時會自動消失。

 斜視之治療:斜視治療之重點在於(1)正常視力之發育(2)斜眼之矯正(3)促成雙眼視網膜影像之相對稱,增進湊合及立體感之機能。分為手術療法與非手術療法。
(一)手術療法乃以手術的方法調整外眼肌的強度與附著點的位置,使眼位趨於正常。先天性內斜視與上下斜視大多需要手術治療,非調節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視通常亦需要藉著手術的方法來矯正。

(二)非手術療法:並非所有的斜視都需要手術治療,如果是調節性內斜視,只要戴上適當的遠視眼鏡或雙光鏡就可以矯正。如果併有中高屈光異常,亦常需 配戴眼鏡來矯正,另外可藉著軸矯正訓練的方法來幫助兩眼單視能的恢復與增加融像能力。例如以視軸矯正訓練機來訓練,或者配戴稜鏡鏡片……等。如果併有弱 視,則弱視的訓練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療。

 偏中心固視:是指在單眼之情況下,不是利用黃斑部為固視點的情形。利用眼底鏡投射一個坐標點於眼底,叫病人注視坐標點,可發現這坐標點落在黃斑部 附近,而非落在黃斑部的中心位置上。這種情形叫偏中心固視,這坐標點離黃斑部越遠,表示病人視力越壞。若遮蓋好眼,而斜視眼仍偏斜,表示患嚴重之偏中心固 視。如果患有弱視且帶有偏中心固視者,其恢復視力之預後是非常不良的。

 

本篇出自林和鳴教授所譯之〔眼科學精義〕及部份引用自長庚眼科及長春眼科。圖片取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當立即刪除。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斜視
    全站熱搜

    豆豆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